高校基建竣工结算审计信息化管理案例解析
日期:2022-10-10 19:06:07  作者: 来源:《工程经济》2018年第10期  浏览量:4

随着基本建设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数据规模不断扩大,在大数据时代,积极探索工程竣工结算审计信息化管理模式,促使工程审计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加快推进数字化审计方式。

建设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审计,是对已完工程的验收情况、试运行情况及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的审查监督,是对施工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全部完成所承包的工程向发包单位提出的最终工程价款报送的结算进行审核。但在高校工程竣工结算审计过程中,要完成工程竣工结算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某高校教工住宅楼为例,探讨如何实现高校竣工结算审计信息化管理,形成新的工程竣工结算审计业务组织模式。

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案例

某高校教工住宅楼6.8万平米,2009年12月开工,2011年底竣工验收合格,施工单位配备的造价人员只有1人,直到2012年5月施工单位才把结算资料申报到基建处。这份资料是经过监理工程师审核后的数据,学校基建处收到结算资料后组织造价人员多次与施工单位核对,形成了审核后的结算资料。2013年2月报送工程竣工结算资料到审计处, 这份资料经历了监理审核、基建处审核。但还是有些争议经历几次谈判都没有达成一致,比如像钢筋增量、瓷砖用量等计算差别较大问题。 收到结算资料后审计处组织审计组进行审核,2013年5月10号审核初稿形成,开始组织与施工单位的核对,与施工单位核对过程中审计组反映存在图纸与电子版不符,有些洽商没签字、图纸不全等情况,督促基建部门尽快补充签字,完善资料。到了11月初双方能计算的量价费已核对完成,此时施工单位提出结算目标价位1.6亿,对审计减到1.38亿的结果很不满意,但根据现有资料造价审核就是1.38亿,每一项都与施工单位核对了而且每项都得到认可,结算工作一度陷入僵局。施工单位领导认为按这个审计结果结算,项目是亏损的,坚持不认可审计结果, 不办理竣工结算手续,并要求追加漏报的结算资料。

审计组又组织基建部门、监理单位分析原因,发现施工单位申报的结算资料确实存在问题,该报的没报,不该报的报了,例如原设计14层楼, 调整概算得到批复增加了两层,依据加层批复对该楼的墙、 柱、基础重新设计,对原图的板、楼梯及节点详图进行标高修改,楼梯、电梯修改,外墙大样修改,车库基础重新计算,并修改图纸,相应的修改采暖及通风系统图,人防增加户表,平面图、系统图全部重新设计, 地下一层增加储藏间,增加层数后强弱电系统重新设计,其他专业也都发生了重大修改等,特别是安装专业竣工结算存在问题较多,这些变化施工单位全都漏报。根据客观存在的漏报问题,基建部门同意施工单位补报资料一次,施工单位这次补充资料申报,增加金额2300万,双方再次组织核算,又核对了12次,直到2015年10月30号定案,工程竣工结算金额1.47亿,双方签字盖章完成竣工结算,历经3年多的工程竣工结算审核终于画上句号。

高校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存在的问题

该项工程竣工结算审计过程, 暴露了工程竣工结算审核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诸多问题:

(一)施工单位的管理不到位, 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案

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不及时申报结算资料。造价专业人员少,资料繁多等问题,使得工程竣工结算资料不能及时申报,需要施工单位自身加强管理。

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只关注项目的最终结算价是多少,不关注核算的具体过程,有的项目造价人员核对完了,审计结果出来后,项目负责人开始参与结算,否认审核结果拒不签字的事经常发生,导致竣工结算工作不能及时完成。

竣工结算资料的不完整影响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正常进行。设计变更不及时办理签证,一些建设单位不重视控制设计变更,不及时办理设计变更的审批手续,没有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量与投资增减的记录。申报结算时有的施工单位针对变更洽商只计算增项, 有的变更缺少监理签字盖章,使得审计时间延长。工程量不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计算规则和竣工图尺寸计,常常是多计量工程量。由于没有按规定计算,造成竣工结算价款增加,导致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时间延长。

(二)建设单位对工程竣工结算的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的环节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建设方往往是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工期、安全等非常重视,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领导放松了对工程竣工结算审计的关注,学校内审部门又缺乏专业审计人员,多数高校内部部门没有专业工程审计人员,影响审计质量,导致工程结算审计被拖延。

层层审核, 使得审核时间延长。一项工程要经历基建部门一审、 监理部门二审,外审单位三审,审计部门的最终复审,投资过亿的工程审核完成需要几年的时间是常常发生的事。

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属于事后审计,市场调查和询价困难,除统一计取的工程造价信息价以外,主要设备及主要材料的价格不好认定,往往得不到真实的价格,即使施工单位提供发票也难保真实。现实中审计资料的不对称,审计多处于劣势地位,资料的不及时和不真实是审计面临的最大困难。

加强工程竣工结算审计的信息化管理措施

(一)加强对施工单位的自身管理, 建立工程竣工结算审计信息化模式

建立工程管理大数据, 实现全过程跟踪的资料信息化,深入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实现全过程参与其中,在与施工单位核算的过程中,信息化管理能够避免施工单位只想着目标价是多少,而不关注计算的过程如何。不签字的事件发生,这种现象在许多工程结算的过程中常常发生,导致审计组的工程量加大,反复去现场测量、反复核算,有的只是因为施工单位的造价人员计算水平或现场测量记录不认真等等导致的无用重复。工程结算审计信息化建立要求核算时各方造价人员对每项洽商、进度款、工程量等核对的数据进行系统确认, 要求对于审核完成的内容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及时核算,避免造价人员做不了主,项目负责人不签字的现象发生。

实现工程信息化管理可缩短审核时间,监理审核完成的洽商、材差等过程资料,及时地转给基建部门审核,基建部门审核完成后转给审计部门,减少了过程中资料相互交接的过程,避免资料不全、甚至资料丢失的事件发生。审核完的资料及时上传到下一级审核,各单位审核部门可以针对结算资料同时审核,大大减少审核人员的工作量,这个过程要求施工单位配备各专业有经验的造价人员,及时地解决各审核部门提出的造价问题, 达到顺利完成竣工结算审计的工作任务。

(二)建设单位领导重视工程竣工结算审计信息化

实现工程竣工结算审计信息化,无论是基建部门的审核、还是监理、审计部门的复审,只要施工单位工程竣工结算申报完成,各方可借助工程数据库同时审核,使得层层审核的时间大大缩短。审计信息化可以实现审计关口前移, 依法参与事前、事中的审计监督。例如,参与事前审计监督,了解并掌握工程项目立项内容、工程概况、招标文件发布前的清单、控制价审核, 在施工合同签订前审核关于工程竣工结算的相应条款,特别是专用条款,增加必要的条款约束,使得施工合同具有科学、严禁、完整的竣工结算条款。 应按合同约定的结算方法、计价定额、取费标准、确认的主材价格等等, 对影响工程造价洽商、索赔、认价、材料调价等条款进行审核;若发现合同有漏洞,认真研究,明确工程竣工结算要求。及时参与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验收等,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纪要、洽商、补充协议、主材确认单等资料的完整,使得基建、监理、审计单位及时掌握,及时审核这些过程中发生的资料, 做到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从而避免竣工验收合格后一边结算、一边补充资料的现象发生, 解决了结算资料过多堆积的现象发生。 因为工程结算审计信息化管理形成固定的流程, 每一步的数据、 资料的收集都是规范而严谨,督促建设方领导对工程信息化资料、过程的重视,为工程的竣工结算审计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审计信息化管理要求审计人员提高本身业务水平,具有丰富的工程审核经验,及时解决工程竣工结算审计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三)实现基建工程资料归档的网络信息化管理

一项建筑工程的资料归档包括大量资料,一般建设单位基建部门归档要专门的人员管理,审计部门也要专门对审计报告、审计意见等进行归档整理, 实现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资料的电子版管理, 减少资料的管理工作,更便于学校相关部门对数据利用,可以及时查阅电子版资料,重视工程竣工结算审计信息化建设,建立工程审计信息档案。

建筑工程的竣工结算审计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确保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所需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根据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工作需要, 对审计实施、审计报告、资料归档、成果利用等全流程管理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适应大数据时代对审计方法带来的变革。建设项目即使需要经历初审、外审、复审的工程竣工结算审核过程,大数据工程资料共享的信息化审计管理,可大大缩短审核需要的时间, 经审查的工程竣工结算是核定建设工程造价的依据, 也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编制竣工决算和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依据,可为今后的工程修缮项目招标、施工、结算等环节提供可靠的信息数据,为工程管理提供全面的信息资料。

本文来源于《工程经济》2018年第10期,原题:高校工程竣工结算审计问题及审计信息化管理研究,作者:程艳霞